除障魚籃觀世音,慈無能勝演圓音,精真洞然眾業海,六道群迷眾慈恩。

台灣、日本參拜魚籃觀音彙整如上『除障魚籃觀世音,慈無能勝演圓音,精真洞然眾業海,六道群迷眾慈恩。』

在西遊記中對魚籃觀音的描寫:「遠觀救苦尊,盤坐襯殘箬。 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

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 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

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

這一段描寫,係孫悟空因唐僧「身落天河」而到南海求助,悟空性急而直入紫竹林偷窺。

對於描繪觀音,運用比較詳細、長篇的描寫方式,如體態、服裝、外貌等,皆是以直敘技巧作細膩描述。

觀音描述開始從「姿勢」往身體的細部移轉,如「容顏」、「腰」、「手」、「腳」等,

分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與裝束加以描述,並運用平淡、素描的描寫方式,

呈現出觀音之姿態與本領、性情與人品以及服裝配飾。

此易於引起讀者對觀音之深入理解與關照,以及對於作品中之豐富描繪與敘述形式的注目。

在《 西遊記》中的觀音就是人們內中所注定的「魚籃觀音」,具有聖潔、和善的氣色。

也有民俗、藝術的品格,體現著讀者的思想願望與審美情趣。

這種能引起讀者「內面反應」,易於擴展讀者的想像空間,使他們成為意識觀念中的理想「女神」。

然這些人們心中的魚籃觀音形象,亦生有變化。初步的魚籃觀音,是美貌清秀、多媚多嬌的美女形象;

後來變成為救眾救濟、大慈大悲的慈母形象。這是當時民眾的心中盼望,作品也充分反映如此形象:

見《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

烏雲巧疊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

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脣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蘭心欣紫竹,蕙性愛香藤。

她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

觀音行近佛前表示願往東土尋找取經人時,充分透漏她的功德與住處。

這一段描寫,觀音的各個方面,如裝飾、眉毛、眼睛、神情等描繪得淋漓盡致,

把觀音形象描繪成一位天生麗質、端莊撫媚、秀美可親及高雅雍容的婦女形象,

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乃被描繪的平易近人、親切感人。

《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觀音救難現魚籃>

『 八戒與沙僧看見道:「師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麼亂嚷亂叫,把一個未梳妝的菩薩逼將來也。」

說不了,到於河岸。二人下拜道:「菩薩,我等擅干,有罪,有罪。」

菩薩即解下一根束襖的絲絛,將籃兒拴定,提著絲絛,半踏雲彩,拋在河中,

往上溜頭扯著,口念頌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

念了七遍,提起籃兒,但見那籃裡亮灼灼一尾金魚,還斬眼動鱗。』

這是孫悟空到南海求助唐僧,觀音即時救濟唐僧,未梳妝便提起籃兒前去通天河界,收魚精的橋段。

她這一次隨意入俗的打扮中,使人感到真實的女人美。女人特有的嫵媚與靈氣在未梳妝的隨意中表現出來。

梳妝意味著莊重、脫俗,與人的遠距離;未梳妝,意味著隨意、入俗,與人的貼近。

女人美並不再於濃豔的裝扮和華麗的服飾,而在其柔美的體態。

這次樸素溫柔的觀音,與「胭脂點唇」、「身瑩瓊環」的梳妝美女不同,展示出真實動人的美感,

並有及時救世救人的「善神」形象。在宋代以後文學作品中出現的許多觀音,皆化為婦女、魚婦,就能佐證此點。

壽涯禪師詠魚籃觀音云:『深願宏慈無縫罅。乘時走入眾生界。窈窕豐姿都沒賽。提魚賣。堪笑馬郎來納敗。

清冷露濕金 襴壞。茜裙不把珠瓔蓋。特地掀來呈捏怪。牽人愛。還盡許多菩薩債。』

蓮華愛染性・魚籃觀音


宋濂魚籃觀音像讚序曰:『予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

陝西金沙灘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籃鬻魚,人競欲室之。

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耶?

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唯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婚。

入門,女即死。死即麋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塚觀之。唯黃金鎖子骨存焉。

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而去。自是陝西多誦經者。」』

其實,魚籃觀音的故事,更早是在唐代先有『延州婦人』的傳說,依序為『馬郎婦』故事,

最後則加入『魚籃觀音』的相關情節後,至此行成一個標準化架構的魚籃觀音故事。

  • 《太平廣記》之<延州婦人>

其言:「昔延州有婦女,白晳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

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昵薦枕,一無所却。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塟焉。

以其無家,瘞於道左。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讚嘆。

數日,人見謂曰:「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於此,和尚何敬耶。

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捨,世俗之欲。無不狥焉。此即鏁骨菩薩。

順緣已盡,聖者云耳。不信即啟以驗之。衆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鏁狀。

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

  • 《海錄碎事》之<馬郎婦>

文裡說:「釋氏書:昔有賢女馬郎婦,於金沙灘上施一切人淫。凡與交者,永絕其淫。死葬後,

一梵僧來,云:『求吾侶』。掘開,乃鎖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雲而去。」

 

  •  除障觀音慈悲行

關於「延州婦人」和「馬郎婦」故事的產生,學者于君方以為唐密有關,即 「歡喜自在天(Nandikeśvara)」:

唐密認為大自在天王與烏摩大自在天后之子毘那夜迦(Vināyaka)乃障礙一切之障礙神・常隨魔,

妨礙修行者之魔障,梵天、諸天龍王皆無法破除障礙,

唯有十一面觀音能以廣大慈悲教化而降伏此魔障。 十一面觀音化作美女接近毘那夜迦(Vināyaka),

毘那夜迦一見到美女,婬欲熾盛,便撲上前去。此時,美女立刻對毘那夜迦提出要求:

「如果真想抱我,希望你能皈依佛法,擔任護法神」。

於是毘那夜迦便當下同意了美女的要求,得以與美女擁抱交合而得大歡喜,

因此名為歡喜自在天(Nandikeśvara)歸順了佛法成為佛教護法神,排除修行者之障礙。ˊ

學者于君方認為這種觀音以性慾,度化人的密宗經典於唐代時流傳中國後,始產生魚籃觀音。

  • 以淫慾入見道與道教房中術

學者李豐楙提出「延州婦人」傳說產生,有二個原因。情形如下:

(一)受《華嚴經》影響,經中善財五十三參裡,有一位善知識伐蘇蜜多羅(Vasumitra)女即是妓女,

她教導善財童子「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恆不捨離三昧;

若有眾生接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

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慾,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

等方便權設之方式,可見大乘也可以淫慾入見道。

(二)道教「鍊形滌魄」的尸解法呈現鎖骨,以及道教房中術修練,應亦影響到傳說產生。

  • 無上密法

學者胡萬川主張:中唐以前,譯出許多密教經典,經典中,所宣揚的「以男女性交為成佛之妙方便」的金剛乘思想,

也就是原來印度的女人道(Vāmācāra)密續(Tantra)思想,在唐代流行,便屬「延州婦人」故事產生背景。

這種思想推其原始,即為佛母、明妃的信仰,她包容眾生,引導修習無上瑜伽密續,

 

並證究竟菩提的婦女形象,乃是延州婦女示現的身影。

總而言之,魚籃觀音乃是融合「延州婦人」和「馬郎婦」的傳說而來,

核心思想乃是肯定愛慾能成就究竟菩提的原理,

在《金剛頂經十八會》中,蓮華部主觀世音菩薩乃如蓮華而離垢不染(Vimalā),由於蓮華部以金剛愛為基礎,

如《金剛頂經大瑜伽祕密心地法門義訣》解釋菩薩成等正覺,住於清淨處而不樂隨於雜染世界成就眾生,

金剛愛的染智即攝彼淨智,觀世音菩薩即心懷金剛愛而使清淨蓮華為愛染性(rāga),

此她為了降伏Gaṇeśa而以美女身抱擁,同樣中國即魚籃觀音以美色愛慾度人,

日本也有觀音以玉女身為妻,使僧媾女為淨行(也就是日本淨土真宗之祖親鸞能夠妻的原因)。

這些皆是蓮華部之基礎「金剛愛」的染智而成就不可思議解脫之功德。

大女神與女菩薩

《紅樓夢 》中的秦可卿(名隱喻『情可欽』)等同於警幻仙子姊妹之二女神亦象徵魚籃觀音菩薩

第五回賈寶玉在她的臥室裡午歇,又由可卿帶領他夢遊太虛幻境,

並與警幻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相媾。

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在神話的圖像語言中,女人代表的是能被認識的全體。

英雄則是去認識的人。隨著英雄在人生緩慢啟蒙過程中的逐漸進展,

女神的形象也為他而經歷一連串的變形:

她絕不會比他偉大,但她總是能不斷給予超過他所能了解的事物。

她引誘、嚮導並命令他掙脫自己的腳鐐。

如果他能符合她的心意,則認識者與被認識者兩造,就能從所有的局限中解放出來了。

女人是帶領達到感官歷險崇高頂峰的嚮導。她被眼光淺薄的人貶低到次等的地位;

她被無知的邪惡 之眼詛咒為陳腐和醜陋。但她在有識之士的眼中得到了補償。

凡是能以她本 來的面貌接受她,不過激並擁有她要求之仁慈與自信的英雄。

就有可能成為 她所創世界中的君王,亦即神的肉身」

從女神兼具引誘與嚮導(或勸導)的作用而言,警幻仙子姊妹可視為同一人

(反過來說,女神原本即可化身為不同的女性),亦即秦可卿,

李惠儀說:「(警幻仙子)使讀者聯想到秦可卿、元春、甚或王熙鳳-

-警幻可說是揉合了與寶玉關係特殊的幾位較『年長』女子。」

與元春或王熙鳳相較,秦可卿最具神秘氣息,

且其名與「情可輕」(她被眼光淺薄的人貶低到次等的地位;

她被無知的邪惡之 眼詛咒為陳腐和醜陋)、「情可親」(凡是能以她本來的面貌接受她,

不過激並擁有她要求之仁慈與自信的英雄。

就有可能成為她所創世界中的君王,亦即神的肉身)、

「情可欽(她在有識之士的眼中得到了補償)」諧音,正可表現「情」的幾種不同面向與評價,

換言之,秦可卿此女性角色非常能夠表現曹雪芹對於「情」 的想法。

水晶認為作者「盡量將秦氏一家抽象化、象徵化。

可卿是養生堂裡抱來 的,她代表慾情。⋯⋯張愛玲曾經將警幻仙子取名東方的愛神;

這位愛神,曹雪芹告訴我們,有一令妹──

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在夢中教導我們的男主角從孩童走向成人,

我們還能峻拒秦氏職守是慾神大司命嗎?」

不論是慾神或愛神,曹雪芹有意將秦可卿的描寫神格化是無可置疑的,

其造型甚至可謂集女神神話傳說之大成。

郭玉雯教授認為賈寶玉從與可卿之性愛所獲得的是『愛的終極能力』,同時也是一種悲憫之情。

神話學大師Joseph Campbell也說:「與女神(化身為每一位女性)」相會,

是英雄贏得愛(即慈悲,命運之愛)之恩賜的終極能力測試,而這愛就是令人愉悅、包藏永恆生命的本身。」

張淑香曾說明『邂逅女神』的原型神話中英雄所接受的贈禮:「從獸性的慾望與恐懼中洗滌,接受女神的贈禮,

英雄獲得『仁慈』的心,認識了『慈悲』的恩賜,是生命永恆的寶藏。」

如果從女媧此大母神創造人類與世界的深情來看,女媧之子賈寶玉在與警幻之女神(即大母神的分身)相媾之後,

並非另外獲致,而是喚醒與堅定其原有的,直接來自於大母神的情感與力量。

所以警幻在夢中和寶玉說:「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輩推之為『意淫』。

汝今獨得此二字,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寶玉的『意淫』又與一般人的『癡』不同。他對女性的意淫不只是對『個別』女子之情,

而是對每一個未婚的女子,也就是整個『女人世界』的情。所以警幻說,如此淫人可為『閨閣中良友』;

因為他懂得女性,之道女性的命運,而且還願與女性同甘共苦、常廂廝守,甚至自己恨不能為女兒身。

 警幻嘉許寶玉的癡情,並為寶玉將因此而與以男性為中心的現實世界發生對立,

甚至受到輕視棄絕而深深不忍。

又一說此段內容警幻,先以情慾之事引導,希望賈寶玉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王伯沆將此故事與魚籃觀音的故事相比較而說『婦於金沙灘施一切人淫,凡與交者永絕淫念,是以淫止淫也。』

天上固有此種仙人,仙家亦有此種妙術。

然寶玉與可卿交而不絕淫念,豈法力遜于馬郎婦耶?非也。蓋術同而用意不同。」

其實警幻並沒有要寶玉留意孔孟、走上經濟之道,她主要是提醒寶玉應發揮天生具有的慈悲精神,

而不要成為假府其他的富貴公子般淫穢將女人視為玩物之墮落。

警幻(可卿)引寶玉入「幻(māyā)」,目的之一是堅定寶玉用情的信念,

另一方面又疼惜寶玉因實踐癡情而遭受封建社會痛毀極詆的可能,

此種心態與言行顯示其本身也是多情的,

脂硯齋於「警幻忙攜住寶玉的手。」處評曰:「妙,警幻自是個多情種子。」(第五回)

陳萬益則說:「警幻」既是仙姑,自然有其靈視,能知人所不知言人所不能言,何況,

從某一觀點說來,她是認同寶玉而同情寶玉的。

認同 的基礎在於警幻和寶玉一樣,在本質上也是『多情種子』。

雖說一個是神靈,一個是世間人,他們的差別只不過是前者已經翻過筋斗,悟了道。悟

道之後,或者 為僧、道,或者為仙姑;執迷不悟,則為賈寶玉、為甄士隱。從這個角度來說,

全部《紅樓夢》只不過寫出賈寶玉如何由後者變成前者,

也就是由陷溺迷津的『個中人』覺悟而為『過來人』,所以脂評說寶玉和警幻『二人乃通部大綱』。

《蒙府本》第五回回目說:警幻『多情』秘垂淫訓,也頗能道出警幻垂訓時,

不同於前 述諸人的悲憫心,菩提願,而此一精神則為作者創作《紅樓夢》的本旨。」

脂硯確實在本回有關秦可卿的曲文:「宿孽總因情」底下評說:「是作者具菩薩之心,

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由此可見作者將警幻與可 卿寫成慈悲女神一分為二(天上與人間)的用意,後者將前者多情之性質加以發揮,

結果也與寶玉同樣遭受「百口嘲謗,萬目睚眥」之待遇,等於陪同寶玉並為其分謗。

試想如果警幻仙子不是秦可卿,脂硯就不會說:「此二人乃通部大綱。」 (第 5回評)

警幻主要不過出現於第 5 回,怎會如此重要?除了揭示寶玉以情悟道的人生,或是十二釵的命運之外,

她也預告了賈府「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 不可挽回」的家運,此言於秦可卿死前托夢於鳳姐的話語中再次拈出,

並提示預 防之道:「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

將家塾亦設於此。⋯⋯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 祭祀又可永繼。」

此亦源自可卿之深情所表現出一種慈悲為懷的菩薩道精神。

托夢的情節原先是寫給元春的,吳世昌最早發現此點。

第五回元春的判詞是:「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可見 她死前曾托夢給父母,交代趁盛時多置田地以準備家敗後,子孫退隱可過樸實的 耕讀生活。

後來將夢中相告之事改給秦可卿,讓她死時托夢給鳳姐提出忠告。

吳認為本來元春在封妃後不久即死,忠告改給秦可卿之後,

元春之死就不那麼意味深長了,於是被推到八十回後。

其實元春之忠告改給秦可卿並不錯,宋淇說:「無非讓秦可卿立功,對賈家也算有了貢獻。

否則秦可卿實在沒有資格躋身於正 十二釵之列,

雖然名居最末,正副等名位的排列固然同身份、容貌、才學等有關,同品行也有關。」

提高可卿形象更可能的原因是將「情」的意義加以擴大,不止限於男女情色。

試看可卿亡後:「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她素日和睦親密,

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僕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 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13 回)

民初評點家王伯沆對於可卿為賈府未 來籌劃的話語評說:「看官試想,此種識見何等廣遠,何等親切,

而猶以『淫』 字歸罪可卿,豈非瞎漢!」而對於秦死後賈府上下莫不悲嚎痛哭的情況評曰:

「是能於世間行佛事也。宛然佛滅時人天悲悼。」與其將可卿比同佛陀,不如說是 「有情」的菩薩。

王伯沆又說秦可卿:「模樣是女菩薩化身,性情是氤氳大使。」

「來歷已見寶玉夢中。警幻又云受榮寧二公之托,先導以情欲之事,使歸於正,

則可卿之至賈 府是當機而來,非無因而來也。唐時有鎖骨菩薩現淫女身而說法。

又《西廂》云: 『我是散相思的五瘟使。』豈得以世俗貞淫論可卿哉?現有『心願未了』四字,

明係入世說法,一片慈心,故有『後悔無益』之警惕也。」

較王稍早的洪秋蕃 也說:「開寶玉之淫者警幻也,不塞之而反開之,是以開為塞也。

《龜臺琬琰》載: 馬郎婦於金沙灘施一切人淫,凡與交者永絕淫念,是以淫止淫也。

天上固有此種仙人,仙家亦有此種妙術。然寶玉與可卿交而不絕淫念,豈法力遜于馬郎婦耶? 非也。」

即如前述將秦可卿視若魚籃觀音菩薩(馬郎婦觀音)。

秦可卿(警幻)與寶玉交媾,是讓他「以情統欲(由情出發,即可避免縱欲),

以情救淫(以情充實淫的內涵,如「意淫」)」 ,

如果寶玉夢醒後之完全「止淫」 其實未必符合人性的實際(反證曹雪芹不完全同意佛教「空」),

讓慈悲之「情」超越「禮義」與「情色」(「禮義」加上「情色」即等於現 實界),

甚至以「情」統合現實界與「空」「無」的形上界,最後悟道為「情僧」,

才是可卿(警幻)所啟發之人生道路。

樂蘅軍也說:「太虛幻境之後,和襲人的關係並不曾放縱到不可收拾,而且從不曾氾濫到周遭的人,

這是很值得深思的。其實何止於此,寶玉整個人格的特性,就是建立在面對荒謬世相上的醒覺和徹悟,

這一種的人類嘲弄、自我掊擊,便是太虛幻境神話所設定的大義微言。」

有所悟的內涵未必是特定宗教或哲學的,追求超越浮生紅塵的精神恆居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

對於曹雪芹來說,來自於大母神 的慈悲是人類與世界誕生之根本理由,

此理由早已為以爭奪攘權為運作原則的父權社會所棄絕或換置,

然而在人類潛意識深處是無法真正忘懷或擺脫的,

大母神隨時以女神的姿態出現在夢幻中,給人以恆久的啟示。 

----------------------------------------------------------

最後,額外一提,據說在《東郭先生红學》考証出「秦可卿」的原型是巾幗英雄「秦良玉」,

大致內容如下:《紅樓夢》第五回,秦可卿的房間有這樣一段描繪:「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

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

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 在這裡,「寶鏡」二字喻意「保境」;趙飛燕喻「後」,

金盤喻「金」,合在一起就是「後金」;「太真乳」三字喻明太祖之子孫,木瓜翻譯過來就是多爾袞;

含章殿說得是秦良玉的諡號忠貞,聯珠帳說的是保衛大明。.......

還有,《紅樓夢》第11回明確寫到了一個特別的日子,當年年底,秦可卿已經病入膏肓,

「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節的那幾日,賈母、王夫人、鳳姐兒日日差人去看秦氏」。

可是,從1643年到1812年,就沒有哪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

而秦良玉出生的1574年,卻正好是符合這個小機率事件,這一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之神誕日

八雲立出雲、紀伊國熊野、青色彼岸花

一切諸金剛之母「金剛母Māmakī」

【二十一度母觀音】大圓滿度母(Mahāśānti-Tārā)

巫女國土亞耶之祝詞

金剛忿怒的鬼神「禰豆子」

【二十一度母觀音】無量征服度母(Aprameyākramaṇī-Tārā)

【二十一度母觀音】綻放熾熱光明度母(Kiraṇojjvalā-Tārā)

大日如來之他受用智光明──摩利支佛母

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之四月主題『新生活』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參拜圓通巖與護國禪寺

節分

プテラレンジャー

息災本尊觀音母・白衣觀音

あわび

豊葦原の瑞穂の国

血方神社-「五行の舞」

「祓い師」役小明

アンドロメダ瞬生誕祭2022

鶴岡八幡宮正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