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ṃ sarasvatī svāhā
「oṃ sarasvatī svāhā、oṃ mahāpadme Śvetāṅge huru huru svāhā」我所供奉裸辯財天、妙音梵母、妙音佛母。延續:故我以至誠心,稽首歸依大天女──大辯才天女
此三女尊皆為同一女尊,梵名為Sarasvatī,密教的《大日經》將梵語Sarasvatī音譯為薩囉薩伐底,意譯為美音天、妙音樂天以及辨才天。
Sarasvatī的梵名有以下解釋:(1)saras(匯集水)+(擁有....之女性)=擁有河流、湖泊和匯集水的女神,在《梨具吠陀》中她也是水與河流之女神,具有水之淨化與豐饒的力量。(2)saras(言語、論辯=Svara)+(擁有....之女性)=擁有言語、論辯才能的女神,即是辯才天、妙音天的譯名由來。(3)Sara(視為Sāra而為本質的意思)+sva(自我)+tī=實現真我的女神。Sara(Sāra)具有本質的意思,所謂本質指的是任何事物之中心最堅固而無法毀壞的部分,因此善無畏三藏在《大日經疏》解釋她的種子字為她名字的首字「(Sa)」,註解此種子字為「堅」的意義,也就是從Sara(Sāra)的堅固不摧本質的意思,在密教所言堅固不摧之本質,即是入阿字本來不生不滅的空。空去雜染,顯現堅固自性,辯才天女神在《梨具吠陀》也是淨化的女神。
Sarasvatī又名「Śvetā」也就是「淨白」的意思,在印度女神教尊稱女神為「Śvetā-bhagavatī」,此梵語意譯為「白身具福智女」、「白身世自在女」、「白身世尊女」,在日本密教之現圖大悲胎藏生曼荼羅觀音院的「白身觀自在」也正是「Śvetā-bhagavatī」。
唐密祖師不空三藏解釋梵語「婆誐嚩底」(bhagavatī)而云:「敵對翻(與梵語對等的翻譯、直譯)云具福智者,會意釋云世尊,婆伽梵者,男聲呼也。婆誐嚩底者,女聲呼也。二俱會意釋云世尊。」「婆誐嚩底」(bhagavatī)是女性名詞,指稱女尊,因此可翻譯為具福智女、世尊女。又不空三藏也解釋「bhaga」云「破」、「vatī」云「能」,能破四魔(指奪取人之身命及慧命之四種魔)名「bhagavatī」。不空三藏又將「bhagavatī」解為bhaga(破)+a(阿字本不生)+vatī(能證),能證阿字本不生,故能破煩惱,因此佛世尊女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增不減。不空三藏亦解「「bhaga」云福智,「vatī」云「具」,因此「bhagavatī」會意釋云:由具福智,莊嚴滿足而名之」。
又梵語「bhaga」具有女性之性器官(生殖器)的意思,因此唐密祖師善無畏三藏解釋梵語「婆伽」(bhaga)為女人(女陰)而云:「是欲求因緣能息煩惱義,又是所從生義(從女陰出生),即是般若佛母,無礙知見人,皆悉從是生。其有志求因緣,得與相應(如與女性交媾),煩惱戲論皆悉永息」如此「bhagavatī」即是「有般若波羅蜜多之女尊」、「能證般若波羅蜜多之女尊」,又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知因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而能「觀自在」。在印度女神教中bhagavatī等同世自在女神(Iśvrī)。
在印度女神教中妙音梵母(Sarasvatī)是大梵神一切能力的來源,她就是梵母乃創生世界的一切本源。
在中國西藏密教中,妙音佛母(Sarasvatī)是文殊師利菩薩一切能力的來源,她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圓滿究竟妙智慧。
在日本辯財天女神信仰中,辯財天(Sarasvatī)是司掌知識、水、辯才、音樂、技術、豐饒、財富的具福德與美貌之女神。
日本江ノ島是密教女神弁財天的道場,江島神社之主祭神即為「辯財天」(Sarasvatī),在江戶時代被稱為江島弁天・江島明神, 女神靈驗灼然,有求必應而深受廣大庶民之崇拜與敬仰,在江戸時代的隨筆作家三好想山所著《想山著聞集》記載之辯財天女神靈驗之故事就是一例:
「一名男子因為懷著能親近如弁財天一樣美麗女子的心願,前往江之島參籠,向弁財天祈願。 連續好幾天的祈求,某一天女神應他的祈願而現身,此男子向女神請求能夠共枕一夜, 以救渡深陷煩惱痛苦的自己,弁財天答應只與男子共度春宵一夜。 然而,與如此美麗的女神只共度一霄對於該男子而言是不夠的, 於是女神起身要離開之時,男子請求女神能夠永遠陪伴自己。 這番請求觸怒了弁財天,對於如此貪得無厭的男子, 弁財天一怒之下就將男子之前射入自己胎內的白濁液體取出,然後投向男子並且丟下這句話: 「下次如果你在向我祈求共度一夜的話,我就會奪走你的性命並打下無間地獄」離去。 之後,男子仍不死心,但是弁財天也僅是不理會再也沒有現身在男子面前而已,真是寬宏大量呢。」
這故事的另個版本則是弁財天女叮囑男子不要將二人一夜春宵之事傳出去。 但男子因為向外炫耀自己與天女共度春宵,而洩漏出去,惹得弁財天女神非常生氣, 故事寫道,身為水神的她向男子潑了許多水,男子被潑了水後,就得了怪病,不守約定規則,可謂是日本男子的通病,女人乃至女神總是受害者。
幕末來訪日本的德國人Rodolphe Lindau在他的著作Un Voyage Autour du Japon, Paris, 1861, (『日本周航記』)記載了江島弁才天信仰之盛況,還說女神被暱稱為「Omanko-sama(おまんこさま)」,也就是「女陰娘娘」,日本人以「女陰」作為辯才天(Sarasvatī)的象徵。這可說也與Sarasvatī之別名「Śvetā-bhagavatī」(擁有淨白之女陰的女尊)相應。
江島的妙音弁財天像為「美之象徵」而為裸體懷抱琵琶之座像。如滿月般純白無瑕的妙音弁財天像具備女性性徵而女陰具足,又稱為「裸弁天」,為鎌倉時代中期以來的傑作。人們向女神祈求保佑在音樂藝能方面進步。實際上江之島最初的信仰是在島上的岩窟(現在的岩屋)祭祀女神, 岩窟即象徵「女陰」與「子宮」即為豐饒與新生的象徵,與弁天亦為女陰的隱語相互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