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禪宗】定(samādhi)、慧(prajñā)一體不二


禪那與三昧
禪的語義見之,此乃是來自梵語dhyāna之音譯,詳稱為禪那。所謂禪那,其語根dhyai,有思惟或靜慮之意,但在印度思想史上,其使用法頗不一定。六派中的瑜伽派將此置於八種禪修階位之第七,故可視為修行階位之一;小乘佛教特立四禪,是種種禪修法的一種特定行法,而大乘所說的禪那波羅蜜(dhyāna-pāramitā)中,包含所有的禪修種類。 雖然如此,但主要也是遣詞用字上的差異而已,論起禪的本質,主要是心注於一境,專念於某一事物。若勉強作階級上的區分,禪那與三昧(samādhi)之間可作區別,但大體上,無論說為三昧或說為禪那,所指實是相同,亦即將一心一境的觀修法稱為禪那,或稱為三昧。原始佛教所揭示的八正道 中的正定,即是samyaksamādhi,故三昧一語可總括一切禪修,此徵於大乘立六度之際,是以第六的禪那波羅蜜作為代表,即得以知之。
禪修雖是身心相應的全一的修行但若分而考之,實具有二種要素。其一是形式方面,其他是内容方面。形式方面,身體若安靜,則有助於精神統一,換言之,是屬於身體方面的修鍊,而此乃任何禪修之共通形態。此一形態頗為重要,無此條件,禪定不能成立。所謂的坐禪,若就外形而言,不外於是此一方面的練習。
但禪的本意不只在於精神上的統一,就外形而言,若不以統一的精神力思惟某物,則禪的意義不能完成。此因若只是精神統一,雖有身心保持平靜的功能,但不能開悟。所說的開悟,主要是指能獲得精神上實現某種理想的自覺,故其理想必須成為思惟標的,常成為精神統一之中樞。所說的禪的內容,實意指此所念標的。
禪亦即三昧的本質,直接了當而言,在於徹達心性,直接切入生命的躍動,禪之證悟,指的是依精神統一之力而到達冥合真我的狀況,《奧義書》直稱此真我為妙樂,依《佛性論》即藉由般若(prajñā)證得「大我波羅蜜」也就是真實我,得自在大樂。
定(samādhi)、慧(prajñā)一體不二
敦煌本《壇經》 有這樣的說明: 「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第一勿迷言慧、定別。定、慧體一不二。卽定是慧體,卽慧是定用。卽慧之時,定在慧; 卽定之時,慧在定。善知識!此義卽是定慧等。學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定慧各別。作此見者,法有二相。口說善,心不善,慧、定不等。心、口俱善,內外一種,定、慧卽等。」惠能說「定、慧等」; 定是慧的「體」(本質),而慧是定的「用」(功能)。二者其實沒有差別,只是一體的兩面。惠能在《壇經》也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說明定為慧體,慧為定用。他以燈為例,凡有燈,便自然有光;點亮的燈,就是定,放出的光,就是慧。因此,燈是體,即定,顯現出來的光,是作用,即慧。
惠能這種「定、慧等」的說法,和他對於禪定的看法有關。 惠能以爲,所謂禪定,乃是「外離相」, 使得「內不亂」的意思;他說:「何名爲禪定?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又說: 「外離相即禪, 內不亂卽定。 外禪、 內定, 故名禪定。」
原來,惠能以爲:我人的心念是由本性清淨的真如(有時又稱「自性」、「自心」、「本心」或「性」)所生起;因此,只要保持心念的清淨,卽是禪定。然而,如何保持心念的清淨呢?那就是「外離相」,亦即不爲外在紛擾的境界所迷惑、所束縛。此時,卽是禪定,卽是保持心念的清淨,即是解脫的時刻。所以,敦煌本《壇經》說:「其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性起念,雖卽見、聞、覺、知,不 染萬境,而常自在。」而在這種「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的情形下,心念將變得充滿了智慧,也就是般若(prajñā),即《壇經》所言:「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 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念智,即般若生」;這一智慧乃是心念(真如之用)所自然發出的光芒。這是惠能所強調的「定、慧等」。
《壇經》的核心觀念是「自性清淨」,即一切法,包括顯現出來各種雜染的現象,都是一體的,換言之,清淨的自性與外顯的事相,實則沒有分開。此一體性含攝了「定慧一體」的觀念,也造就出禪宗獨樹一格的修行方法。 禪法與傳統修行方法最大的不同,在於她沒有一套獨立於生活之外的方法,修行與生活並不是分開的,而是一體,這正是《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所言:「譬如妙色蓮,處泥常清淨,貪瞋癡本性  無染亦如是,所有一切法,應如是觀察,諸法本清淨,當滅諸煩惱,常在諸三昧,成佛一切智,證如是法已,是名觀自在。」如此現實生活就是修瑜伽行,修瑜伽行就是現實生活,禪就是把事和理貫通、互相印證,理事不二而契入定慧(prajñā)一體。
證如來藏
聖嚴於《禪與悟》提到:「其實《六祖壇經》是以般若為方法,以如來藏為目標, 用般若的空觀來破除煩惱的執著,以期達到「明心見性」的 目的。所謂「明心」就是無煩惱的清淨心,「見性」就是見到與佛無二無別的佛性。佛性是如來藏的另一個名字,清淨心是般若智慧的別名,它是用般若智慧以達見性成佛的目的 。此二者雖有不同的名字,也有不同的立場,然而是一體的兩面。若得其一,必得其二,不見其一,不得其二﹔明心一 定能見性,見性一定是心地光明。」對照《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所言「世尊!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
般若的空觀即是如來藏空智之空如來藏,明心見性則是如來藏空智之不空如來藏,如來藏智即是能證如來藏的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所證即是如來藏,能所一如,般若波羅蜜多即如來藏,正是所謂理智一如。一一切智智瑜伽自在
在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中蓮華部之觀自在王如來亦名「已證一切如來一切智智瑜伽自在」,《理趣經釋》解釋「一切智智者,唯佛自證之智,皆以瑜伽法相應,獲得於法自在。」此處所言瑜伽法即是《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等同於三昧(samādhi)的甚深祕密瑜伽。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的松長有慶大僧正開示:「一切如來智慧的總集就是瑜伽,"已證一切如來一切智智瑜伽自在"意謂著因為進行瑜伽而得自在。」這透露出三昧(samādhi)與智慧是一體不二的意義,這也是蓮華部母法波羅蜜菩薩(法金剛女)的體性。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之神誕日

八雲立出雲、紀伊國熊野、青色彼岸花

一切諸金剛之母「金剛母Māmakī」

【二十一度母觀音】大圓滿度母(Mahāśānti-Tārā)

巫女國土亞耶之祝詞

金剛忿怒的鬼神「禰豆子」

【二十一度母觀音】無量征服度母(Aprameyākramaṇī-Tārā)

大日如來之他受用智光明──摩利支佛母

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之四月主題『新生活』

【二十一度母觀音】綻放熾熱光明度母(Kiraṇojjvalā-Tār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密教六大】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印度神話電視劇MahaKali

【OMURO88】「前神 色華(まえがみ いろは)」=「阿彌陀如來」

たまもしづし出雲

【仏これ】阿修羅王

出雲神子

黃金魂

【二十一度母觀音】吽音叱咤度母(Hūṃ-svara-nādinī-Tārā)

受平家虔誠信奉的嚴島神社

心的構造:阿賴耶識與集體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