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tman
初期吠檀多不二論之奠定者之一的喬荼波陀(Gauḍapāda)之不生說( Ajāti),
從否定意義上講,「不生說」強調世界萬物只是一種表象,
並非真正的創作物,或者說實際上是並不存在的。
從肯定意義上講,它表明絕對本體的「梵(bráhman)」或「阿特曼(Ātman)」,
作為自存的實在,不是被創造物,而是獨立、唯一、不生不滅的。
但是,如何解釋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世界呢?
喬荼波陀(Gauḍapāda)以「摩耶(Māyā)」來解釋,主張由於「摩耶(Māyā)」的作用,
存在物顯現為生起和滅亡;由於「摩耶(Māyā)」,心靈(佛教稱阿賴耶識)在夢中產生主體和客體的表象,
(紡夢之力wwww)
產生「認識者(以東密而言即金剛界之識大)」與「認識對象(胎藏界之五大)」之間的二元性。
(額外一提,空海將五大配屬於理,識大配屬於智, 認識的世界抑或認識的主題,
原本相涉相入,互無隔閡,理和智、物和心、客和主皆無分別而容為一體)
然而,心靈是唯一的實體,世界萬物只是心靈(靈魂)藉「摩耶(Māyā)」創造的一種幻象,
(額外一提,佛教以為「阿賴耶識」之雜染妄心而變現現實世界之現象,
佛教認為現實世界之現象為假象而稱「戲論」,戲論乃自「阿賴耶識」產生之妄見。)
世界萬物的存在如夢似幻,生滅變化都是「摩耶(Māyā)」變現的假象,
只有純粹的意識(最高我)是不生不滅的,寂然不動的。
商羯羅(Shankara)主張個體靈魂(jivātman,小我)與宇宙靈魂(Ātman,大我)的統一。
他認為,二者之間是「有限」與「無限」的關係。個體靈魂(小我)是大我(Ātman)的一部分,
是受肉體與無明所束縛的意識主體,它不能離開Ātman而存在,正如蛇的妄見離不開繩一樣。
或者說,個體靈魂是受無明遮蔽的Ātman之反映。
個體靈魂有無數個,Ātman只有一個,一旦破除無明,個體靈魂就成為Ātman。
從本體論上來說,個體靈魂與Ātman、小我與大我是同一的。
但從認識論角度來看,個體靈魂由於受無明的侷限,保持其個性,有變化與受生死規律的制約。
Ātman則不生不滅,是人的永恆意識的本質。
正如太陽和月亮在不同的湖泊河流中映現為多個一樣,
無限、唯一的Ātman在眾生的肉體中顯現為無數個個體靈魂。
一旦無明的陰雲消散,一切假象和迷妄消失,Ātman就呈現出自身的光輝。
個體靈魂與Ātman的關係就像太陽的光輝與太陽自身的關係一樣。
(大和的光輝イオナ)
Ātman是靈魂的本質,個體靈魂是Ātman的顯現。
喬荼波陀(Gauḍapāda)也提倡個體靈魂與Ātman的同一,堅持不二論的觀點。
他認為,個體靈魂雖然在形象上與最高我Ātman不同,但在本質上是同一的。
個體靈魂如陶罐裡的虛空,最高我Ātman如無邊無際的大虛空,一旦打破陶罐,
小虛空與大虛空連為一體,小我與大我融合為一。
(在密教的修行中即為「我(如來藏)入大日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