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Ārūpa、Anaṅga

印度神話中「慾神Kāma」因為被大自在天「濕婆神(Śiva)」以第三眼燒毀「色身」,因此成為「無色身(Ārūpa)」,而擁有「Anaṅga(無形)」的別名,梵語「Anaṅga」具有「沒有身體」、「沒有形體」、「無形」、「虛空」、「非物質而屬於精神」。當梵語「Anaṅga」解釋為「無形」時則等同梵語「Ārūpy(無色)」;梵語「Anaṅga」解釋為「虛空」時則等同於六大之空大即與梵語「Ākāśa(虛空)」同義;梵語「Anaṅga」解釋為不屬於物質而屬於精神時,也就是意識時,等同於六大之識大即與「Vijñāna(識)」同義。

在佛教創作的宇宙觀中有所謂的三界,分別是「慾界(Kāma-dhātu)」、「色界(Rūpa-dhātu)」與「無色界(Ārūpya-dhātu)」,其中所謂無色界有四層天界,又稱四空天,「空」指的是「虛空無形」,無色界的天人皆無色身,也就是無物質形色即「Ārūpa」,可說是相當於佛教的無色界天人相當於別名為「Anaṅga(無形)」的「慾神Kāma」。

 

所謂「Ārūpa」無物質形色的情況,有二種,一種是以「空間」為身,也就是六大一之空大,即以「Ākāśa(虛空)」為身,因此可遍一切空間存在;第二種是在物質與精神可分。並且主張「精神」能獨存於「物質軀體」之外,則以精神為身,也就是六大之識大為身,即以「Vijñāna(識)」為身。

無色界之「四空天」:

  1. 空無邊處(Ākāśānantyāyatana):此天之天人即以「虛空(Ākāśa)」為身。
  2. 識無邊處(Vijñānānantyāyatana):此天之天人以「識(Vijñāna)」為身。
  3. 無所有處(Ākiṃcanyāyatana):此天之天人以第七識末那識(manas-vijñāna)和第八識阿賴耶識(ālaya-vijñāna)為身。
  4. 非想非非想處(Naivasaṃjñānāsaṃjñāyatana):此天之天人以第八識阿賴耶識(ālaya-vijñāna)為身。

佛教宇宙觀將「色界(Rūpa-dhātu)」與「無色界(Ārūpya-dhātu)」設定為是超越「慾(Kāma)」而沒有「慾(Kāma)」,然而在梨具吠陀中「慾(Kāma)」不僅僅是「慾望」的意思,也指「生命意志」,只要是活著便一定有「慾(Kāma)」,在此定義下,佛教的三界皆有「慾(Kāma)」,即「慾(Kāma)」是遍三界之存在。在梨具吠陀的《無有歌》中「意識(manas)」就來自於「慾(Kāma)」而產生,作為「生命意志」的「慾(Kāma)」就是「無(Asat)」與「有(Sat)」的關聯,即宇宙萬有眾生的存在就是基於「慾(Kāma)」。額外一提,在女神教(shaktism)中代表「生命意志」的女神為「Kamalā」以及別名為「愛慾自在女(Kāmeśvarī)」的「Ṣoḍaśī」。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之神誕日

八雲立出雲、紀伊國熊野、青色彼岸花

一切諸金剛之母「金剛母Māmakī」

【二十一度母觀音】大圓滿度母(Mahāśānti-Tārā)

巫女國土亞耶之祝詞

金剛忿怒的鬼神「禰豆子」

【二十一度母觀音】無量征服度母(Aprameyākramaṇī-Tārā)

大日如來之他受用智光明──摩利支佛母

治寶山淨泉寺彩色御朱印之四月主題『新生活』

【二十一度母觀音】綻放熾熱光明度母(Kiraṇojjvalā-Tār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密教六大】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印度神話電視劇MahaKali

【OMURO88】「前神 色華(まえがみ いろは)」=「阿彌陀如來」

たまもしづし出雲

【仏これ】阿修羅王

出雲神子

黃金魂

【二十一度母觀音】吽音叱咤度母(Hūṃ-svara-nādinī-Tārā)

受平家虔誠信奉的嚴島神社

心的構造:阿賴耶識與集體的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