Śaśin
「Śaśin(具兔)」為「月(Candra)」之別名。在印度有一則月中有「兔(śaśa)」之傳說-
從前,在山裡三隻動物兔子、猿猴、狐狸,遇到一個病弱無助的老人。
老人對三隻動物說:「我又老身體又差,沒有力氣去謀生了,
但又沒有子女親戚可以幫我,三獸啊,請你們幫幫我啊」
三隻動物立即回答「我們現在就找食物給你吃。」
猿猴俐落地爬到了樹上摘了各式各樣的水果下來,狐狸跑到河川裡捕抓魚類,
而兔子張大了眼、拉長了耳、伸長了腿,東南西北快速地奔走尋找著食物,
但仍然一無所獲,空手回來的兔子被猿猴、狐狸恥笑了一番,指責兔子只會空頭說白話而不努力....,
兔子於是更加努力去找食物,直到筋疲力盡的兔子已經沒有能力再做更多了。
因為難過而垂下長長耳朵的兔子,感嘆自己沒有能力幫助別人,最後下定決心。
兔子走到了老人住的地方,告訴他說: 「我現在要離開一下,去找好吃的東西給你,
請你準備一些薪柴,生起火來等待吧。」可是當猿猴準備好了柴堆,狐狸升起了火後
牠們的等待跟期待居然又是兔子兩手空空地回來。 「我們早該猜到你會帶什麼回來,作假承諾來戲弄人,
讓別人替你準備好食物和溫暖的柴火,你就只需享受現成就好了!你真是太可惡了」
面對牠們的指責,兔子回答說:「我沒有力量去取得並帶回食物。 我所能做的僅是烤我自己的肉,將自己送給老人吃。」
說完兔子就跳到了火堆之中。 這時老人現出原形,
他就是天帝因陀羅,為兔子行為感動的因陀羅將在火堆之中的兔子帶到月亮上,
(梵語「月」亦可稱「śaśabindu」=「śaśa(兔)」+「bindu(spot)」,即月中兔影。)
讓地上所有的眾生知曉兔子「犧牲自己(獻身)」的「慈悲」。
人們所見到的月亮表面雲樣物就是烤兔子時的煙霧,而那被稱做月中兔的就是這故事中兔子的形樣,
月兔也成為「犧牲(獻身)」與「慈悲」的象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語「うさぎ(兔)」的語源有不同說法,
其中之一有來自兔子尾巴短像是被切掉一樣而稱為「ヲサギ(尾先切)」。
另一種說法就是把兩隻後腿站立,有著長長耳朵的兔子看成鳥=「う(鵜)」+「さぎ(鷺)」。
也因此日語兔子的數量詞與鳥相同是一羽、二羽這樣數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原本稱兔子為「う」,之所以成為「う」+「さぎ」是來自梵語「śaśaka(同Śasś即兔子)」,
「ささか」變化成「さぎ」,所以「う(兔)」+「さぎ(來自兔之梵語śaśaka之變化)」=「うさぎ(兔)」。
(也就是說因為兔子很可愛所以要日語梵語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