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今天是太陽女神,天照power最衰弱的時候....。)
冬至節
冬至節,又名冬節、大冬、亞歲,
曹植《冬至獻襪履表》:「亞歲迎祥,履長納慶。」因此又稱冬至節為履長節。
古代中原以二十四節氣計時間。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即在大雪後的第十五天,斗指子為冬至。
此日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候,
標誌冬盡春來,「一陽來復」為冬春轉變之時。
「一陽來復」為天地有陰陽二氣,每年至夏至日,陽氣盡而陰氣始生;
至冬至日,即陰氣盡而陽氣開始復生,亦象徵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之日。
夏至和冬至
夏至和冬至,是一年兩次太陽離地球赤道最遠的時候。
夏至時,在地球上某一點的正午,太陽升得比一年中其他任何日子都要高;
而冬至時,通過該點子午面時降得最低。
在北半球,夏至出現在6月21日至23日中的一天,
是夏天的開始,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太陽女神威力全開w);
冬至則是出現在12月21至24日中的一天,是冬天開始,
在北半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太陽女神威力最衰弱之時)夜晚最漫長的時候。
法文中的solstice(夏、冬至)這個詞,來自拉丁文solstitium,
由sol(地),soleil(太陽)和sistere(停止)構成。
含有停止的字是因為太陽達到天上最高或最低之點時,彷彿靜止不動:
白晝最長和最短的日子前後,白晝時間的變化很小。
因此,古人很難確定夏至和冬至確切日期,因此才會把錯把12月25當冬至來過(太陽崇拜的節日),
換言之,耶誕節原本就是西方的冬至節,耶誕夜點蠟燭,即是焚火來增強太陽活力習俗之遺風。
日本在明治時代以前,宮廷重要的新嘗祭選擇舊曆11月第二個卯日接近冬至日,以神饌獻給皇祖神天照大神,
即以受到一整年太陽靈力眷顧而豐收的新穀(無穢、充滿靈力),將其獻給太陽女神天照大神,
並一同食下,祈禱日神靈力再度旺盛之意(或許可以用稻穀靈力回饋天照來思考吧)。
另外,日本長野地方流傳有一很特殊風俗,即在冬至之日於家門口焚火之習俗,
這是為了增加恢復微弱的冬天太陽陽光之靈力(活力),畢竟人們最害怕莫過於失去太陽光輝的無盡長夜吧。
而在進入冬至這一天後,雖然天氣就真的變冷了,可是也從這一天起,日照的時間愈來愈長
因此這一天同時是象徵「太陽復活」的日子。
由於滋育萬物的太陽能讓作物豐收,農村尤其要慶祝太陽又活了回來,
因此會舉辦相關祭祀,同時也祈求農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