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繪師たかし♂所造的普賢菩薩,乃莊嚴姝麗之圓滿女尊。中國華嚴宗二祖智儼解釋「普賢」兩字的意思而說:「行周法界曰普,順體調善稱賢。」其實普賢之梵語為「Samantabhadra」,「Samanta」是「遍一切處」的意思而「bhadra」則是「圓滿、吉祥」的意思,梵語「Samantabhadra」就是「遍一切處吉祥」,其意義就是「無所不在的光明」而與華嚴法界教主清淨法身佛「毘廬遮那」之梵語「Vairocana」的「光明遍照」意義相當,在密教最後即發展出本初佛普賢如來與普賢佛母。 梵語「Samantabhadra」在佛教經典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西元二世紀的「法有我無宗」所撰集的《百緣經》和《普曜經》,她們稱之為「賢善」和「普賢法身」,都是具有遍吉祥或圓滿意義,就普賢證得法身來說,是法身普遍吉祥;就普賢大行大願來說,就是行願的普遍吉祥,行願的遍吉,是屬於因中一切菩薩的行德法身的遍吉,是屬於果上一切諸佛的理德。若因若果,若事若理,沒有不是普遍吉祥的。 顯教 普賢菩薩在顯教之境界是華嚴一乘教乃第九住心之「極無自性心」,華嚴一乘教之「性起」法門以全一之「真如(tathatā)」、當體之動,轉成為宇宙萬有。宇宙萬物從現象來看是沒有固定的自性,因此說「極無自性」,若宇宙萬物從原理來說,則是有普遍自性,也就是「空性」而不是「無自性」,此「空性」以密教究極圓滿境地來說,就是「法界體性之六大(地、水、火、風、空、識)」。 普賢菩薩的顯教境界之性起法門,主張宇宙存在之一事一物,不止是空間的橫之構造性互相交涉而已,時間的縱之構造性關係也都在一瞬,一刻間活現於不可須臾分離之全一關係中。故舉一即一切為其背景而附屬之,而言一切即非各個孤立,都是不可須臾分離的一體。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關係,同時,貫三世而逐漸發展流動。現在之一瞬,荷負過去之一切,孕育未來之一切;而活現於無限。此一塵一法之中具全宇宙,各個各自建立自己之世界,彼此交涉關聯。恰如帝網重重,各寶珠互相以自己之內容而交映互照無盡。其過去之一切,未來之一切,現在之一切同時具足圓滿無缺,逐次緣起也,此為事事無礙,亦名法界緣起。 強調此事事無礙、法界緣起者,以宇宙一切為動態去觀察,亦止於得到「智性」之滿足,於「情意」上卻峻別因果。直把現在之世界看成凡夫因地之所見而斥之,而把果人之世界實相視為完全斷 絕因人視聽,為不可得、不可説之境地,將此生、佛、因